热烈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5周年
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
学习贯彻中央金融工作会议精神
大力弘扬中国特色金融文化

“蹈海问天”很山东
 【字体: 】 2023年09月14日 点击:

  火箭,从这里发射。

  9月5日下午,在山东海阳黄海海域,谷神星一号海射型运载火箭腾空而起,将天启星座21星—24星共4颗卫星顺利送入预定轨道。

  走向“星辰大海”的“远征”,山东又添一笔。经略海洋,山东劈波斩浪。

  作为海洋资源丰富之地,山东半岛自古就向深蓝寻梦,创造了灿烂的海洋文化。

  壹

  山东半岛,古代是东夷文化的核心地区。在农业还没发展起来以前,渔猎是东夷人生活的主要手段。《竹书纪年》记载,禹的八世孙帝芒“命九夷, 东狩于海, 获大鱼”。20世纪20年代殷墟出土的鲸鱼胛骨,是东夷人能捕获特大鱼类的最好佐证。

  至春秋战国时期,各国诸侯大力扩边拓土,以山东半岛为主要疆域的齐国也由最初的“方百里之国”成为了“南有泰山,东有琅琊,西有清河,北有渤海的四塞之国”。

  齐国是春秋五霸之首,曾经“九合诸侯,一匡天下”,战国时期又成为七雄之一。齐国之所以能够成为当时最富裕的国家,得益于其发达的经济基础,而海洋经济贡献巨大。

  早在齐国被封之初,姜太公鉴于疆域面积小,土地贫瘠,就提出了“通商工之业,便盐之利”的治国方针。至齐桓公当政时期,任用管仲为相。管仲认为“利在海也”,开启了向海而兴的征途。

  贰

  在社会生产力大为提高的前提下,齐国的造船水平有了大幅度的提高。齐国设置了专门管理造船业的官员,船舶有了商船和战船的分类。西汉古籍中曾经记载,“(齐景公)渤于海上而乐之,六月不归”。如果不是造船技术相当发达,船舶可靠舒适,一国之君大概不会在海上游玩这么久都不回去。

  《管子·揆度》中曾记载了齐桓公与管仲的一段对话,齐桓公问管仲:“吾闻海内玉币有七策,可得而闻乎?”管仲的其中一个建议就是“发、朝鲜之文皮”。在管仲的建议下,齐国以商贸作为发展国家的主要措施之一,主动开展与朝鲜的贸易,山东半岛的丝织品出口至朝鲜半岛,朝鲜半岛的兽皮则通过海运抵达山东。

  北京大学的陈炎教授曾经说过,“早在2700年前,中国的航海先驱者,已经开辟了从山东半岛出发,经朝鲜半岛,再东渡日本的航路,并把中国文化传入朝鲜和日本”。

  中国与朝鲜半岛仅仅隔着一道海峡,与日本更是一衣带水的邻邦,由于山东半岛独特的地理位置,这条自山东半岛开辟的“循海岸水行”,穿越渤海和黄海通往辽东半岛、朝鲜半岛、日本列岛的海上通道,被称作“北方海上丝绸之路”。

  2200多年前,徐福东渡“入海求仙人”走的大概就是这条路线。

  至唐朝,朝廷对经略海洋十分重视,许多沿海重镇纷纷设立,登州(今烟台市蓬莱区)便是其中一处。“登州海行如高丽渤海道”是唐朝通往域外的两条海路之一。

  到明清时期,山东海上贸易依然繁盛。只要看一看山东半岛沿海地区鳞次栉比的港口上大大小小的天妃宫(天后宫)就会明了。

  数千年来,山东半岛“海上丝绸之路”在对外政治、经济、文化交往活动中,始终发挥着关键的、无可取代的作用。

  叁

  齐国百姓在长期的海洋生活中,不断地对海洋进行探索和认识,这种认识分为物质层面和精神层面,物质层面主要是对海洋资源的开发,精神层面则是对海洋信仰的探索与完善。

  海洋对古代先民来说,充满了神秘色彩。屈原曾在《天问》中提出:“川谷河洿,东流不溢,孰知其故?”

  因其神秘,就容易被神话,又因为航海业的发展,更是给齐国带来了形形色色的传说,“东海之外”,有“大人之国”,有“小人之国”,有“君子之国”,有“司幽之国”……有“日月所出”的大言山、明星山,有人面鸟身的海神禺强,有浴日的汤古,有出日的扶木。这一切构筑了一个神幻莫测的海上世界。

  尤其是那些偶然出现的海市蜃楼——那些仿佛生于海上的或真或幻的山川草木、城郭人物,更是留给人们无限的遐想空间。在科学逻辑尚未建立的古代,这一自然现象很自然地就与人们想象中的世界联系起来,于是便有了海中有仙山,仙山有神仙的传说。

  这其中最出名的便是“蓬莱仙话”。蓬莱是和方丈、瀛洲齐名的古代三大仙山之一。《山海经》中记载“蓬莱山在海中,上有仙人,宫室皆以金玉为之,鸟兽尽白,望之如云,在勃海中也”。秦始皇和汉武帝都曾经大规模寻找过蓬莱仙山,尤其是汉武帝更是寻找了八次之多,以至于蓬莱仙山成了他的意难平,求之不得,他便筑了一城,名曰“蓬莱”。

  梁启超曾经说过:“(齐)蔚为大国,临海富庶,气象发皇,海国人民,思想异常活泼。”因为活泼,也就具有了很强的兼容性,百家之学于此交锋,稷下学宫成为当时的学术圣地。这种活泼延续至今,打造文化“两创”新标杆,山东“大招”频出。

  春秋战国时期以山东半岛为主的齐国海洋文明,代表了先秦海洋文明的最高峰。

  如今,山东拥抱“双碳时代”,世界一流港口建设不断推进,海上风电动能澎湃,蹈海问天造“国之重器”……“山东有条件把海洋开发这篇大文章做深做大”,也必将把这篇文章做大,为海洋强国建设作出应有的贡献。

  来源:“山东宣传”微信公众号(ID:sdxcweix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