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烈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5周年
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
学习贯彻中央金融工作会议精神
大力弘扬中国特色金融文化

山东农商银行4000亿金融活水浇灌乡村振兴之花
 【字体: 】 2020年06月04日 点击:

  6月4日,山东省政府新闻办召开新闻发布会,介绍全省农商银行支持财政金融政策融合乡村振兴战略试点的若干措施。省联社党委书记、理事长孙开连介绍有关情况。

微信图片_20200604170716  

  近年来,全省农商银行按照省委省政府工作部署,创新信贷产品,优化金融服务,发展普惠金融,2018年以来累计发放各项贷款2.9万亿元,其中累计发放乡村振兴贷款4549亿元,为全省乡村振兴提供了充足资金保障和优质金融服务,主要采取了以下措施:

  一是形成了服务乡村振兴产品体系,有效满足融资需求。充分发挥农商银行“根植本地、贴近市场和客户”的优势,满足“三农”客户差异化、个性化融资需求。围绕“产业兴旺”,创新发放“兴农贷”系列产品2434亿元,重点支持家庭农场等新型经营主体,助力乡村产业发展。围绕“生态宜居”,创新发放“宜居贷”系列产品200亿元,支持农村居民住房改造,“农家乐”“渔家乐”等生态旅游项目。围绕“乡风文明”,创新发放“先锋模范贷”“拥军贷”“园丁贷”等产品226亿元,为优秀共产党员、劳动模范、“巾帼英雄”“文明家庭”、退伍军人和优秀教师等提供优惠信贷服务。围绕“治理有效”,发放贷款111亿元,为乡村振兴做出贡献的村“两委”成员、乡镇(社区)干部,开辟“绿色通道”,优惠贷款利率,支持乡村干部干事创业。围绕“生活富裕”,创新发放“富农贷”系列产品1578亿元,在累计发放乡村振兴贷款4549亿元的基础上,加大金融精准扶贫力度,累计发放扶贫贷款219亿元。

  二是打造了服务乡村振兴特色模式,有效提升服务质效。充分发挥人缘地缘优势,紧紧依靠地方党委政府,打造独具特色、政银互动的金融服务模式。全省110家农商银行全部与地方政府签订服务乡村振兴战略合作协议;结合乡村文明建设,先后选派4538名优秀干部到乡镇、村居挂职副乡(镇)长、村主任助理,参与乡村经济社会事务管理,为乡村振兴提供人力支持。打造金融服务乡村振兴样板村,以点带面提升乡村振兴服务质效,共选树省、市、县三级金融服务样板村4204个,为样板村提供贷款304亿元,打造服务乡村振兴可复制可推广的样板经验。

  三是延伸了服务乡村振兴辐射半径,打通金融服务“最后一公里”。心系农民、情系农村,传承“大挎包精神”,发挥网点多、人员多、覆盖面广的优势,全省设有营业网点4937个,遍布城乡,覆盖全省所有市、县、乡镇驻地。同时,在农区按照“3公里辐射半径”延伸设立了4.8万个村级金融服务点,布设各类电子机具17.2万台,在城区调整优化经营网点布局,依托居委会、物业中心和卫生服务中心,设置978个社区代理服务点,进一步延伸完善了金融服务网络。运用新兴技术,全面推广“信e贷”线上办贷模式,通过开展农区整村授信、城区网格化营销,农户、行政村和城区居民授信覆盖面已分别达到27%、43%和18%,金融服务的效率、便利性和可得性显著提高。

  微信图片_20200604150426

  孙开连介绍,在金融服务乡村振兴战略实践中,融资难融资贵问题一直是制约服务乡村振兴的难点问题。近年来,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发展普惠金融,要求把更多金融资源配置到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的重点领域和薄弱环节,更好满足乡村振兴多样化金融需求。山东省委省政府为缓解乡村振兴融资难融资贵,连续出台一系列优化提升举措。为支持试点县(市)乡村振兴工作,省农村信用社联合社将重点采取以下措施:

  解决好融资难问题。深入落实省委省政府工作要求,提升“三农”、小微企业、城乡居民家庭金融服务覆盖面和可得性。在服务“三农”客户方面,结合乡村文明建设,逐村逐户开展集中营销、集中评定和集中授信,提高试点县(市)小微企业、农户建档、授信覆盖面,力争2022年底小微企业、农户授信覆盖面分别达到70%、80%。在服务小微企业方面,改进授信和担保方式,采取以现金流为主要授信依据的方式,解决授信难题,推广小微企业主家庭成员担保的模式,解决担保难问题。在服务城乡居民家庭方面,推广“家庭银行”贷款模式,以家庭为授信单位,根据家庭成员收入、财产总量确定授信额度,由个人信用拓展为家庭信用。运用人工智能、大数据和生物识别等新兴技术,全面推广“线下采集数据、线上交叉验证、系统自动授信、客户自主用信”的“信e贷”模式,无需抵押担保,符合条件的客户可通过手机银行自助办理小额信用贷款,有效破解担保难题。

  解决好融资慢问题。落实省委省政府持续优化营商环境要求,深入开展便捷获得信贷活动,进一步畅通乡村振兴申贷渠道,建立申贷服务联络员制度,向社会各界公布全省110家农商银行申贷专用电话365部,实行7*24小时服务。持续宣传推广微信、微名片、手机银行、网上银行等申贷渠道,通过努力,推动试点县(市)线上申贷尽快成为贷款申请的重要方式。发挥决策链条短、经营灵活的优势,将新增20万元(含)以下小额贷款审批权限下放至乡镇网点,实行独立审批人制度,提高审批效率。全面实行“无纸化办贷”,推行房地产抵押内部免评估制度,进一步优化、缩短办贷流程和环节。线上小额客户办理“秒批秒贷”,线下业务2-3天完成审批,确保办贷效率位居全省金融机构前列。

  解决好融资贵问题。贯彻落实国家关于减费让利、支持实体经济发展工作要求,进一步深化政银合作,积极与当地政府沟通,定期组织召开银企座谈会,重点推广12款贴息和减费政策性产品,让客户充分享受国家政策,降低资金成本。大力推广“无还本续贷”业务,实现新旧贷款“无缝衔接”,减轻到期还款压力。同时,还将积极申请央行再贷款,再贷款资金发放的普惠小微、涉农领域的贷款利率,在国家政策规定上限基础上再下降20个BP,进一步加强与省农担公司合作,客户实际承担的利率降至4%以下。在商业可持续的前提下,推动试点县(市)农商银行贷款整体利率水平持续降低。

  孙开连表示,下一步,全省农商银行将发挥系统优势,勇于担当、主动作为,确保2020-2022年,14个试点县(市)农商银行累计投放贷款不低于4000亿元、涉农贷款不低于3200亿元,全力推动财政金融融合支持乡村振兴战略制度试点工作顺利实施。